本文作者:nihdff

水表怎么看的,水表怎么看的,多少是一吨

nihdff 03-05 35
水表怎么看的,水表怎么看的,多少是一吨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表怎么看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表怎么看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水表怎么看正确方法?水表是怎么看?水表怎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表怎么看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表怎么看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水表怎么看正确方法?
  2. 水表是怎么看?
  3. 水表怎么看?
  4. 水表怎么看?水表读数的看法?如何查看水表用量?

水表怎么看正确方法

水表读数的正确方法:

水表的读数怎么看?水表认读时首先要弄清四个黑色指针单位和它们的进位关系。四个黑色指针示值标盘按逆时针从上往下,依次是个位针(×1)、十位针(×10)、百位针(×100)、千位针(×1000)。×1的指针转一圈,×10的指针走一个字;×10的指针转一圈,×100的指针走一个字;×100的指针转一圈,×1000的指针走一个字。

水表怎么看的,水表怎么看的,多少是一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认读要领:从高位指针向低位依次认读,即从×1000的指针示值标盘顺时针从下向上依次认读。特别需要注意如果千位、百位、十位指针位置在两个数字之间时,要注意上下两个相邻指针与它的关联。

比如“×10”的十位指针在8与9之间,非常靠近9,是该读8还是读9,取决于×1的个位标盘指针是否到0。如果个位指针是在0和9之间,也就是说还没有进位,所以十位指针应该读8,而不读9。如果个位指针也指向两个数字之间,要看旁边紧邻的红色×0.1标盘的指针是否过“5”,***取4舍5入的方法决定个位指针是否进位。

水表是怎么看?

水表是通过读取水表上的数字或指针来看的。
1. 水表通常会标明用量的数字或者指针,这个数字或指针表示了水的消耗量。
2. 读取水表的数字或指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使用的水量,对于水费的计算和节约用水都有重要意义。
3. 在读取水表时,需要留意不同类型水表的不同读数方式,有些是直接读取数字,有些是读取指针的位置来确定用水量。
所以,水表是通过读取上面的数字或指针来看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的使用情况。

水表怎么看的,水表怎么看的,多少是一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要找到水表盖,打开盖子后,在水表盖内层上可以看到水表框,框内有许多刻度。水表上有一个红色的指针和一个黑色的指针,水表示数按照黑色指针所指刻度线后,数值为个位数字,通过红色指针的位置可以得到负数处理的数值。

所以读取水表数据时,应该读取黑色指针的位置,注意不能压力计上的黑色指针混淆,读数时四舍五入取整

水表怎么看?

水表的看法:看字轮数:字轮处一般表示的是整数位。从右至左分别表示“个、十、百、千、万”。

水表怎么看的,水表怎么看的,多少是一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四个红色指针:红色指针表示的是小数位,每个指针旁都有对应图标:×0.1;×0.01;×0.001;×0.0001,分别表示的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整数位和小数位相加:整数位和小数位相加得出最终读数。

水表分黑字和红字。黑字X1小圈内的1-9个数字表示用水吨位个位数上的读数,黑字X10小圈内的1-9个数字表示用水吨位十位数上的读数,黑字X100小圈内的1-9个数字表示用水吨位百位数上的读数,黑字X1000小圈内的1-9个数字表示用水吨位千位数上的读数。红字表示小数点后面的读数,读法原理一样,一般记小数点后面一位就可以了,其它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X1.000是2,X100是9,X10是2,X1是0

则应读为2920.084吨

水表怎么看?水表读数的看法?如何查看水表用量?

1、普通水表:

认读水表时,要从高位指针向低位依次认读,即从×1000的指针示值标盘顺时针从下向上依次认读。特别需要注意:如果千位、百位、十位指针位置在两个数字之间时,要注意上下两个相邻指针与它的关联。

如果个位指针也指向两个数字之间,要看旁边紧邻的红色×0.1标盘的指针是否过“5”,***取4舍5入的方法决定个位指针是否进位。

2、智能IC卡水表:直接读数即可

智能IC卡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这与传统水表一般只具有流量***集和机械指针显示用水量的功能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智能IC卡水表除了可对用水量进行记录和电子显示外,还可以按照约定对用水量自动进行控制,并且自动完成阶梯水价的水费计算,同时可以进行用水数据存储的功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表怎么看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表怎么看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hecookingscientist.com/post/8776.html发布于 03-05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