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nihdff

睡袋的做法,睡袋的做法和裁剪

nihdff 10-24 143
睡袋的做法,睡袋的做法和裁剪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睡袋的做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睡袋的做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0-3岁婴儿睡袋裁剪?儿童睡袋一体式冬款加厚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睡袋做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睡袋的做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0-3岁婴儿睡袋裁剪?
  2. 儿童睡袋一体式冬款加厚做法?
  3. 一岁宝宝夏天防踢被的做法?
  4.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入睡?

0-3岁婴儿睡袋裁剪?

婴儿睡袋的裁剪尺寸:做法不是很复杂,首先选用两个棉材质一厚一薄的小棉被,可以用针线把棉被两侧对接缝起来,走线的时候注意针脚要在外,这样可以让小宝感觉舒服一点。

线要用粗的,缝的时候间隔要密一点,顶部预留一个5-10cm的开口,两侧留开口,方便宝宝的小手进出活动。

睡袋的做法,睡袋的做法和裁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被子头和脚暂时不要缝合,脚的一侧也不缝,这样可以透气,让宝宝不闷热.

儿童睡袋一体式冬款加厚做法?

1用两个小棉被(要是全棉、舒适又不要太重的,可以一个稍薄一个稍厚),把两侧缝起来(注意针脚要在外,不要让宝宝在里面不舒服,还要用粗线,间隔要密一点,防止宝宝把手指脚趾踢进去划伤);

2、顶部留五公分开口,两侧留得开口是用于宝宝小手进出活动,不然她的手被限制会很不愿意的,也不利于她睡前玩玩具,和妈妈游戏

睡袋的做法,睡袋的做法和裁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头脚两侧先不要缝,脚一侧不缝,这样宝宝才不感觉闷热,潮气出不去,所以小被子要比宝宝个子高不少,睡袋头一侧要留出足够套头进去的开口,之外的空隙要缝住;

4、在开口处选择比宝宝脖颈宽些的我位置两边各缝一个绑带,在宝宝睡进去时绑住,防止宝宝蹬被后肩膀从过宽的开口处露出来。

5、也可以用一个大棉被对折缝制成这样的睡袋,也可以保证宝宝翻身、来回动、蹬被不会着凉,但会比两个棉被拼制的闷一些,因为两侧无法开小手出口,只能制作在睡袋头一侧,她就会顺势把胳膊露出来着凉。

睡袋的做法,睡袋的做法和裁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而用两个棉被缝制的小手出口在侧面,她睡着时小手垂落下来,胳膊自然会缩回棉被,如果妈妈还不放心可以在这个出口也缝制绑带,等她入睡后把她小手放进去绑住绑带就保险了。这可以自己调整。

一岁宝宝夏天防踢被的做法?

孩子睡觉踢被子是婴幼儿常见的情况。为了避免孩子因踢被子而受凉,建议家长尽量将室温控制在20-25摄氏度,以免孩子感冒。

可以给孩子购买防踢被子的睡衣,分秋冬和春夏两种款式,方便孩子穿戴的同时不仅可以预防着凉,而且很舒适。

也可以购买像带子一样的防踢被的被子,被子底部有拉锁或者扣子,孩子睡着后把被子的扣子或者拉锁合上即可。

首先要知道宝宝蹬被子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给宝宝盖的太厚,感觉不舒服,有时候会导致宝宝呼吸不通畅,睡觉就不安稳,这时候宝宝就容易蹬被子。

也有可能是穿的衣服过多,环境中有光***,环境太嘈杂,睡前吃的过饱,宝宝会频繁地转动身体,加上其神经调节功能稳定,容易导致出汗,在睡觉时不要宝宝穿太多的衣服,一层贴身贴身,少扣,宽松的衣服。

家里避免强光***,一定要保证环境舒畅。而且不要让宝宝吃的过饱,尤其是含糖高的食物。这儿都可以避免宝宝睡觉踏实,就不会蹬被子。

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两条一米长左右的宽松带,对折以后缝在宝宝的棉被两侧。缝制宽度40cm左右,再将松紧带一端固定在床挡上,由于松紧带的弹性作用,所以宝宝就不会蹬掉被子,也便于宝宝活动。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入睡?

1 给宝宝建立睡眠仪式

比如每次宝宝睡眠前都相同的事情,比如:每晚睡前先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然后再喂奶、换尿布。每天坚持这么做,宝宝潜意识里就知道要睡觉了。

2 裹襁褓

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来说,裹襁褓可以让宝宝有安全感,宝宝会感觉像是在妈妈肚子里,平时可用小薄被包裹,适当2-3指的活动空间即可。

3、营造气氛

每次睡眠前,建议是关灯或者只开小地灯,营造睡眠的气氛,当宝宝安静要睡时,家长可以有节奏的轻拍宝宝,一般过一会宝宝就睡着了。

4、睡前***

***有助于宝宝放松增加困意,平时家长就可以给宝宝***下全身,不在于技巧,只要宝宝觉得很舒服就可以了。

5、催眠曲

①、家长最好是自己给宝宝哼唱,这样可以让宝宝熟悉家长的声音,更有利于宝宝自主入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睡袋的做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睡袋的做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hecookingscientist.com/post/6676.html发布于 10-24

阅读
分享